翻译学院低年级教研室召开2025春季学期教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2-24 访问次数:

随着新学期的开启,翻译学院低年级综合教研室在2月18日下午举行了本学期首次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的核心目标是深化数智时代的课程改革创新,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回顾上学期的教学成果。

活动伊始,教研室成员对新学期的教学事务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包括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们积极交流,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有效的学习体验。

本次教研活动重点讨论了《综合英语》课程第三版教材的启用,成员们特别强调了课程思政和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大家一致认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新教材和教学过程中,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关键路径。通过深入探讨,教研室明确了在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将这些元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培养出既有国际视野又具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外语人才。为了更好地实施新版教材的教学,充分利用线上资源的便捷性和线下教学的互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教师们将探究与其适配的创新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综合英语》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技能。

另外,教研组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赋能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讨论,教师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老师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能够为教学资源的创建提供极大的便利。例如,在制作教学课件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根据输入的关键词生成与之匹配的图像、图表等素材,大大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还有老师提出,这种工具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都有所差异,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师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练习题目。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它能提供更基础、详细的解释和辅导;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能推送更具挑战性的拓展知识。同时,也有部分教师担忧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退化,毕竟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交流、价值观引导等多方面的综合过程。

针对这些问题,教研组决定进一步深入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功能和使用规范,并且计划开展一些小规模的试点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其优势,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推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翻译学院低年级综合教研室的教师们不仅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同时,通过深化课程思政的融入和数智技术的赋能,教研室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图/文:黄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