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9 访问次数:
2023年10月18日下午,翻译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在学院109会议室召开。学院副院长、课程思政中心负责人杨志亭主持会议,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研讨。
杨志亭副院长指出,自翻译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成立至今,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成绩突出,“同向同构、译思怡思”的课程思政体系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后还需要结合翻译专业要求和特色,继续有针对性地推动课程思政在“三全育人”方面的实际效果,强化课程思政的广度和深度。如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上更加关注学生文化素养、人文精神、政治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的培养,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文化传承、社会责任、中国时政话语体系建设等元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像《人文中国》这类课程可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意表达和艺术修养,将传统文化、优秀传承、中国话语等结合起来,通过艺术作品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内涵等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钟毅教授负责的《高级英语》课程今年入选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这次钟教授以该课程的教学为例,指出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有意识地将课程与思政更好地融合,同时思考具有工具性、普适性特征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式方法。在课程建设层面,她指出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助力学生思想品德的自觉养成。
研讨会上,老师们对课程思政的创新改革分享了各自的看法和体会。大家认为,只有教师内生性地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追求中,才能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融入相关内容,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老师们还提到,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可包括设立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组织课程思政培训活动、开展课程思政专题教学比赛等。今后在教学能力培训中,除了继续重视探究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设计,还应指导教师科学合理地实施教学评价。在评价观念上,以学生的价值观发展为追求,而在评价主体上,需要更加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包含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评。
李金树院长在总结中强调,不能单一的、独立地强调课程思政,而是在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的整体视域内统筹课程思政建设。希望老师们充分发挥课程示范引领作用,在加强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推进实践工作,强化自身建设,共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