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院举办2012教学研究报告会

发布时间:2013-01-03 访问次数:

2012年12月28日(星期五)下午3:30分,2012年翻译学院教学研究报告会在学校西区教学楼A幢202同声传译室举行,翻译学院秦勤、罗玉婧、马理惠、唐昉等四位教师先后进行教学研究陈述,学校副校长董洪川教授,翻译学科负责人廖七一教授,教务处长廖巧云教授,研究生部兼学科办主任王仁强教授,外国语言研究中心主任、学校MTI笔译方向负责人杨全红教授应邀出席报告会并做精彩点评。报告会由翻译学院祝朝伟教授主持,翻译学院全体专职教师及教学管理干部出席了会议。

报告会现场

祝朝伟主持报告会

在教师教学研究陈述环节中,秦勤老师结合自己在中欧同传项目的学习经历,针对释意派翻译理论家塞莱斯科维奇的“三角模式”,通过“Warm-up Exercise”、“Interpreting-related Technique”、“Interpreting Exercises”和“Homework”四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实现《口译(一)》课程在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目标;罗玉婧结合国内口译教学的“广外模式”和《视译》课程在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提出了自己口译教学的“技巧、专题、能力转换、实战”四大核心模块,并对本科阶段是否应该开设《视译》课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马理惠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根据本科翻译专业双学位学生的特点,从词汇、话题拓展、段落写作、论辩技巧、篇章把握等方面,阐述了建构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和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科学评价的方法;唐昉则以学生翻译意识的培养为核心,以《“译”动的心——本科翻译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新思路》为题,阐述了“以翻译能力和翻译意识为核心,全面培养学生英语基础技能”的教学改革研究与教学设计。

王仁强、杨全红、廖巧云、廖七一四位专家分别对教师的陈述进行了精彩点评。王仁强教授用“精当、精彩、精细”三个词概括了老师的陈述,并对教师PPT制作等规范问题提出了良好的建议;杨全红教授认为老师们的陈述反映了一线教师对教学的深入思考,她们积极借鉴自己的进修经历与理论学习,创造性地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进行改革实践,“值得肯定”,同时他援引上外姚锦清教授的话,希望每一位教师“每天都做一点翻译,都热爱翻译,通过翻译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廖巧云教授充分肯定了翻译学院对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视,认为此次报告会是一次“高质量”的报告会,进行陈述的每一位教师都很优秀,“观点都很独到”,“令人深受启发”,同时她鼓励广大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在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中“一展身手”;廖七一教授在点评中指出,翻译教学已经不再是一个“仅仅依靠经验就能教学的时代”,而是一个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时代,老师们的教学研究陈述有很强的问题意识,有很强的针对性,既有理论的融入,又很深入地探讨了实际的教学问题。同时,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研究报告会这一问题,他提出了“增强同行教师互动、教学研究具体化和教研成果出版固化”等建议。

董洪川副校长在会上讲话。他指出,教学是大学的中心使命,如何让教师把精力全部投入教学中,如何让优秀的教研成果予以推广并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受益学生,这是学校的“正事”,翻译学院的教学研究报告会可谓“干正事”。他进一步援引笛卡尔的事例和现代认识论的观点,指出“任何看似简单的东西实际上蕴藏着复杂的机理”,教学也一样,“关于教学的研究大有作为”,但在研究中要注重有价值、有意义的领域,要“努力增加研究成果的显示度”。他还指出,大学要注重教师的发展,而教学研究有助于推动教师的全面发展。他说,“翻译学院的教师非常年青、非常优秀”,可谓“后生可畏”,他鼓励广大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把教学、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自身的发展以及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谱写人生的绚丽篇章。
董洪川副校长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