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15 发布者:张信 访问次数:
12月14日晚七点,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论坛“巴别译谭”第十四讲成功举办。因疫情影响,此次论坛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来自川外翻译学院和西南大学外语学院的20多名博士生参加此次活动。讲座由西南大学博士生曹双飞主持。
首先,来自西南大学的翻译学博士研究生李茂君以“民约救国:卢梭社会契约观念在晚清的重构----基于语料库的杨廷栋《路索民约论》翻译研究”为题,从卢梭《社会契约论》对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影响说起,并从语料库视角对“社会契约”“民约”“国”等概念在首个汉语全译本,对比研究杨廷栋《路索民约论》中的译语和何兆武的《社会契约论》译本。研究利用语料库处理软件,从共现词丛与共现语义分析两大角度说明,杨译本通过大量添加“国”与“国家”相关语汇,展现了一种改革式的社会契约观念:人民依据民约推立君主治理国政,人民的众意和舆论成为一种公理,继而发展成为具有约束性的国宪。
随后,我院翻译学博士生姜燕以“中国特色翻译话语的哲学之思——从翻译之本到翻译之用”为题,立足中国传统译论,梳理中国哲学传统,结合当下译学发展趋势,综合生发于中国哲学与方法的译学译法。之后,讲者提出翻译之本、翻译之道、翻译之用三大命题。翻译之本为翻译本体论研究,关注译者为本、语言为本和间性为本。翻译之道为翻译方法论研究关注思想方法、策略方法与实践方法,具体为“道、法、术、器、势”,即翻译研究需要在关注国家与世界发展大势的客观条件下,遵循翻译的基本规律,依据一定的翻译原则,借助适当的翻译研究工具,并结合具体的领域因地制宜地解决翻译问题,终致实现翻译之用的认识论跃升:通过翻译认识世界是为“从心所欲不逾矩”之最高境界。
讲座分享后,翻译学院院长李金树教授对两位博士生的研究做出了点评。李教授认为李茂君的研究独具新意,如果要充实该研究或可从概念考据的角度出发,再辅之以定量研究手段;其次,参与对比研究的两大译本出版时间差距甚大,应该考虑译本之间是否存在可比性,比较的结果是否具备说服力。针对姜燕的发言,李金树教授称,从呈现内容的信息密度来看,讲者对中国传统译论、中国哲学话语相当熟悉,也能符合逻辑的综合前人的概念和话语,建议讲者从概念入手,逻辑分类,以丰富的例证充实观点,以细密的解读演绎、阐释自己的见解。
此次论坛两校师生积极参加,促进了两校之间的交流,为两校翻译学科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我校翻译学科建设,翻译人才培养,翻译学术养成提供了平台。
(撰稿:翻译学院2021级博士生张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