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5 访问次数:
为迎接翻译专业本科教育教学评估,进一步践行“新文科”与课程思政理念,提升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2023年10月20日下午,翻译学院笔译教研室召开了“新文科与课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文鹤主持,参加研讨会的有傅晓微、杨志亭、高伟、朱海燕、侯奕茜、唐昉、李海峰等多门笔译课程的任课老师。
杨志亭副院长首先通报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的预评估结果,并重点指出在今后课程建设和教学中还应该一如既往地贯彻“三进”与课程思政理念,将笔译课程建设成为学院实施立德树人、三全教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渠道。他还说,为更好顺应时代与技术发展对翻译行业、翻译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需求,在课程建设与教学中更应该加大对新文科维度的探索,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方式与平台、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新的尝试。
随后,教研组长张文鹤带领大家研读了发表在《当代外语研究》(2023年第2期)上的“融合式翻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建构”论文。文章从翻译课程思政的时代需求出发,探讨了翻译课程思政教学中价值引领与技能训练、内容学习与语言学习以及课程资源与信息技术三个维度的融合,并由此构建了以“语言-内容-任务”为框架的融合式翻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文章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知识的高质量真实文本作为内容,分析了聚焦专题知识和双语与翻译能力的双重目标,认为两者相互促进,互相调节。
随后,教师们分享了论文对自己教授课程的启示。朱海燕老师认为,《新闻编译》课程将来的建设中可以重点关注课程资源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尝试以川外或翻译学院官网为平台,基于真实的校园新闻编译项目,有效提高学生的新闻编译和国际传播能力,并富集课程资源与翻译案例;侯奕茜老师则认为,本学期新开设的《翻译中国》,除了《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为主要教学素材之外,还可以借助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团队研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数据库综合平台,进行翻译检索与翻译方法的案例分析,将笔译课程思政与“新文科”有机结合。参会教师均认为,融合式翻译课程思政教学可以引领学生自下而上完成从认知、共识到认同的价值塑造,为培养思想坚定、业务精湛、能力过硬的翻译人才提供了有效的实践途径。
此外,教师们还就本学期劳动实践周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谈论,最终决定结合教务处给定的“数字技术推动下的新文科建设”这一主题开展“我与川外那些事”双语新媒体创意大赛,通过图文和视频媒介,鼓励学生进行主题创作,做“有心人”与“细节控”,记录身边人身边事、分享大学生活日常中的美好与成长,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双语写作能力、视频编辑与翻译能力、新媒体素养,培养其身为川外人的自豪感,提升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通过本次教研会讨论,老师们再次认识到,翻译课程思政与“新文科建设”虽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翻译教育自身发展的小逻辑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大逻辑协调起来,注重团队合作、守正创新,以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撰稿:张文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