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大学资深研究员RoxanaPreda博士谈“诗歌翻译家庞德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6 发布者:张信 访问次数:

 

2023年5月24日下午4点,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和科研处联合主办的学术讲座“翻译不在一言中——诗歌翻译家庞德研究”在线上成功举行。讲座由来自爱丁堡大学的资深研究员RoxanaPreda博士担任主讲,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祝朝伟教授担任主持。本次讲座采用Zoom会议软件进行线上直播,吸引了我校及国内多所高校师生共计140余人聆听,提问环节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参与者积极互动,气氛十分活跃。

Roxana Preda博士首先介绍了美国著名诗人、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在散文和诗歌翻译方面的重要作品,并将庞德的诗歌翻译划分为两个阶段:实验阶段(1908-1923年)和成熟阶段(1923-1959年)。在实验阶段,庞德通过各种诗歌形式的探索,试图通过翻译进行诗学的创新。从1923年开始,他不再单独进行诗歌翻译,而是将所有的诗歌翻译融入他最具影响力的长诗《诗章》的创作中,唯一的例外是1954年出版的《诗经》英译本。

Roxana Preda博士将庞德的诗歌翻译创新分为3种类型:突出超越时空的普世价值或再现历史感、多语种的呈现以及对之前作品的致敬。她结合庞德诗歌翻译的实例,如《航海者》(TheSeafarer)、《华夏集》(Cathay)、吉多·卡瓦尔坎蒂(GuidoCavalcanti)的第12首十四行诗以及《向塞克斯特斯·普罗珀提乌斯三世致敬》(Homageto Sextus Propertius III)等,细致地分析了庞德诗歌翻译的创新路径。

最后,RoxanaPreda博士针对庞德与儒家文化的渊源进行了以历时为线索的条分缕析,并以第13首诗章(Canto13)和第85首诗章(Canto85)为例,解析了庞德如何将对儒家经典的翻译融入到诗歌创作中,并根据自身的诗学、政治和哲学主张进行增删和改写。

讲座结束时,主持人祝朝伟教授对RoxanaPreda博士的讲座内容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和精当的点评。与会师生积极踊跃向RoxanaPreda博士提问,她对师生的提问均进行了详细解答,推动了在线讨论的热烈氛围。参会师生纷纷对RoxanaPreda博士致谢,表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