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艺术的文化转译者”短视频大赛圆满结束——翻译学院实践周系列活动(五)

发布时间:2025-09-18 访问次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我院口译教研室于2025年6月30日-7月11日成功举办“石窟艺术的文化转译者——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英语短视频大赛。本次活动以石窟艺术为切入点,鼓励青年学子用国际化语言诠释中华文化瑰宝,展现文化自信与跨文化传播能力。

活动期间,共收到来自全院同学投稿的近百份参赛作品,参赛学生覆盖本科、硕士多个培养层次。同学们通过实地探访三峡博物馆、大足石刻等文化场馆,结合文献研究、实景拍摄与多模态创作,呈现出兼具学术深度与传播活力的优秀作品,阐释中国石窟艺术的历史价值、美学内涵与文化精神。

我院同学前往大足石刻、三峡博物馆等地进行实地调研

参赛作品聚焦敦煌、大足石窟,通过英语解说、双语字幕、实景拍摄、动画演绎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以青年视角的叙事解读,让千年艺术焕发新生。特等奖作品《石语千年:敦煌与大足的文明共鸣》,其流畅的叙事节奏与精良的画面艺术感,将敦煌与大足的文明对话娓娓道来,堪称典范;《石窟千载相望》的片头片尾设计极具视觉冲击力,瞬间引人入胜。《石刻炼金术》则以独特视角解读佛像纹饰,赋予静态石刻以“中华脉搏”的生命力,创意十足。 绝大多数作品坚持使用真人英文配音、双语字幕,体现了翻译学院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良好的翻译实践能力。

参赛作品展现了同学们对艺术、文化与历史的理解

经过我院评委老师的多轮评选,综合考量拍摄内容、剪辑、配音、配乐、语言等综合因素,评选出特等奖1组(奖金1500元)、一等奖2组(1000元)、二等奖3组(奖金800元)、三等奖5组(奖金500元)及优秀奖10组。 本次活动赞助单位重庆市大足区文化旅游委对同学们的视频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并将在其公众号上展播本次比赛的优秀作品。我院视频号也将对优秀作品进行推送,以供同学们欣赏与学习。

本次比赛评委顾环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了精确的点评:“同学们投入的热情与展现的专业素养,远超预期,不少作品运用采访、实地拍摄、多角度运镜、音乐烘托等手段,积极探索跨媒介叙事,已具备微纪录片的雏形与质量,令人印象深刻。在欣喜之余,我也观察到一些提升空间: 个别作品在内容上偏离核心主题、存在语言切换突兀(后半段突然全中文无字幕)或画面、音效(如音乐盖过配音)配合不够流畅的问题,影响了整体观感;另外,手机拍摄稳定性、双语字幕的完整性以及声音清晰度等基础环节,是高质量作品的基石,值得更多重视。”希望同学们汲取经验,以赛促练,在短视频制作领域继续研究精进,结合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本次大赛是翻译专业课程思政与“新文科”建设的创新实践,未来我院将继续深化与文博机构合作,搭建学生实践平台,强化学生视听传播技能,同时推动优秀作品参赛,让同学们能发挥创意,将语言能力、文化素养、艺术审美与数字技术进行有效融合。

附:获奖作品名单

作品名

作者

奖项

石语千年:敦煌与大足的文明共鸣

罗庆娜、马烈秦、

陈朝霞、周成瑜、

丁煜鹏

特等奖

石刻炼金术:当外来花瓣绽放为中华脉搏

梁清钰、陈可心、 叶雨滋、杜睿欣

一等奖

石窟千载相望

何斗玮、黄仁富、

姚敏、吴晰

一等奖

石窟里的中国密码

张佳洁、涂珍妮、梁红

二等奖

石语大足:古韵今传

苏清慧、邵云鸽、刘思娴

二等奖

石上传奇:敦煌至大足的千年融流

蹇佳桧、刘芷杉、石林英、张梦如

二等奖

石语千年

刘汗青

三等奖

从“仰望神明”到“拥抱人间”

卿荣源、吴雨娟、宗雨龙

三等奖

从敦煌到大足

李菁颖、董书香 、

周鑫 、朱佳婷

三等奖

从敦煌到大足

黄倩、张佳祺、万睿

三等奖

佛光东渐・大足焕彩

刘兴奥、吴宛霖、陈舜宜

三等奖

岁月失语,唯石能言

段承娣,车军毅,杜于景,张心茹,叶欣筱雅

优秀奖

从敦煌到大足的石窟艺术华彩之旅

黄小洋、温熙月;黄佳羿、张言熙、杨上辉

优秀奖

千年凝刻:三峡石窟艺术巡礼

冉双燕、赵秦崟、杨文焕、周浩岩、伍潮杰

优秀奖

石梁承华

何凯晴、贺宇佳、林诗怡、巫妮蔓、汤杰一

优秀奖

A Journey Through China's Cave Art Legacy

熊波、李思潼、白敏

优秀奖

千年石窟: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陈敏、谢欣悦、石雨

优秀奖

敦煌与大足的对话

沈袁诗琦、朱金科、石烨、孟羽宸、乔语童

优秀奖

当敦煌壁画遇上大足石刻

刘画、张琳惠、郎浣秋

优秀奖

大足石刻—千年历史的新征程

胡浩庆、李昕悦、

潘凯迪

优秀奖

观敦煌至大足 感瑰宝映千年

刘姝妤、尹亚杰、陈胡玥、朱祺祯

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