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6 发布者:张信 访问次数:
为推进新文科建设,提升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4月27日下午,翻译学院笔译教研室在歌乐楼C102召开了“新文科一流课程建设”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文鹤主持,参加研讨会的有副院长杨志亭,以及高伟、朱海燕、傅晓微、谭万文、但凝洁、唐昉、王云悠、王洪波等笔译课程的任课老师。
教研室主任张文鹤传达了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申报的通知,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授课方式与课程性质等方面,从“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与“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四种类型中选择合适的类别进行申报。老师们就“新文科”笔译课程群建设展开了热烈讨论。唐昉老师建议,将翻译行业内常见的译后编辑(MTPE)模式纳入英汉笔译课程的教学中,提高课程的科技含量,培养学生的译后编辑能力,并从另一角度反思翻译的人文性与“温度”。高伟、但凝洁、王云悠等老师则建议,将英文网页、宣传册、绘本、本地化、游戏、短视频等多模态文本纳入翻译选材,实现从单一文字到图(声)文并茂的转变,在语料方面凸显课程的新文科性。其他老师建议,摘选一些具有与时俱进、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理工主题或泛科技文本作为教学素材,拓展学生的科技知识,培养翻译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们也分享了一流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常见困难,如视频录制的技术性、时间与经济成本问题、课程特色的打造等等。
最后,副院长杨志亭介绍了学院今后新文科一流课程建设的发展规划。他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而一流课程申报则是“以建促教、以建促学、以建促研、以建促发展”的有效方式,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由之路。他鼓励教师们在教学中多创新、多反思、多钻研,打造与凝练课程特色,同时也注意收集相关课程素材与音视频教学资料,为未来的一流课程申报打下扎实的基础。
目前,笔译教研室已有《汉英笔译》获批“重庆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四川外国语大学“校级一流线下课程”。今后,学院将持续推进一流笔译课程的申报和建设工作,使相关课程成为以培养具有精英特质的翻译人才为特色的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撰稿:张文鹤
校对:杨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