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14 发布者:张信 访问次数:
翻译学院本科实践周系列报道:
重庆邮电大学高黎平教授应邀来我院举办讲座
恰逢五月初夏,我院展开了丰富的实践周活动。为使同学们能在实践周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翻译学院与5月10日上午10:00-11:30举办了题为“论翻译结构外部中逻辑的重要性”专业讲座,本次讲座由重庆邮电大学高黎平教授主讲,我院朱海燕副教授主持。
高黎平教授为知名翻译家、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方向博士、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及硕导、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兼职教授及硕导、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曼彻斯特大学研修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通讯鉴定专家、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重庆市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其文艺翻译委员会主任、重庆翻译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理事、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首批入选成员、重庆市高校教师外语学科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重邮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重邮信息科技文献翻译研究所所长、高士高翻译工作室创始人、高士高翻译有限公司首席翻译顾问;发表学术论文46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累计41.1万字)、文史哲译著26部(共57卷/册,累计约520万字);翻译微电影3部;待出版译著2部(累计约50万字);分别主持和主研省部级以上人文社科课题各2项和6项;获不同级别社科类奖10项。
此次高黎平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每讲一处总会与实例相结合以便同学理解。高黎平教授首先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多年翻译实践中所得到的感悟,他广泛涉猎,阅读了东方文学,欧美文学,人类学,美学等多个方面的书籍,告诉同学们注重翻译外部结构有助于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在今后无论遇到什么题材自己都能够游刃有余的掌握。结合教材《新编英汉翻译教材》,高教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大家介绍翻译外部结构中逻辑的重要性,同时将翻译外部分为了八大结构。高黎平教授说道:“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逻辑首先与生活就密不可分,与翻译更是密不可分。”自己在多年的翻译实践活动中越来越意识到翻译与逻辑的关联性,以及逻辑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高教授还告诉同学们,虽然逻辑在大家看来是很抽象的,但是其实简单来说,就好像生活中一些简的作息时间,形成了自己的规律,慢慢的就形成了逻辑。
高教授告诉同学们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要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在他研究翻译外部结构中理论重要性时,他在看待一些权威的教材时会带有批判性思维,会主动将逻辑思维运用到研究材料当中。通过展示《新编英汉翻译教材》中五个例子,高教授生动形象的向同学们展示了如何将逻辑思维运用到翻译当中,来寻求更加的译版。“翻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授如是说道。在现场就五个实例与同学们形成了良好的互动,翻译氛围十分浓厚。
高教授引用《中庸·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六句话送给翻译学院同学。最后,同学们就如何培养逻辑思维,考研是否就读翻译学,翻译过程“欧式语言”等问题进行提问,高教授耐心仔细的一一解答,并向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建议。同学们纷纷表示,高教授的讲座角度新颖,生动形象,在这次讲座中获益良多。正如著名翻译家钱歌川曾说:“逻辑是翻译者的最后一张王牌,是他必须具有的基本要素”。希望翻译学院的同学们在翻译实践中注重逻辑思维的运用,从多个角度剖析翻译。
图/文徐子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