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译协副会长黄友义应邀为我校师生讲学

发布时间:2022-04-25 发布者:张信 访问次数:

 

2022年4月21日晚,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先生应邀为我校师生做线上讲座,讲座以“高素质翻译人才和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为主题,理论与实践结合,阐释其举措和路径。本次讲座活动由翻译学院、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由我校博士生导师、副校长王仁强教授主持。

 

首先,黄友义通过译审工作中的亲身经历和与外国专家的交流,指出大变局赋予国际传播新的意义,学会讲好中国故事是当务之急。他认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传播展现出新的意义,中国亟待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外语学生对外国语言文化的掌握乃是参与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天然优势,并以5.31讲话和加强翻译队伍建设的文件讲述了外语专业发展新方向。黄友义在讲座中以丰富的中译外案例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翻译过程向参会的师生传播了重要的翻译观念和规则,强调了高校教材的重要性和实践教学的必要性,进而归纳总结国际传播工作所呈现出的基本特征。他指出,作为语言学子,只有深入了解中国,才能更好讲述中国、传播中国。

黄友义先生主讲

其次,黄友义先生认为,讲好中国故事,重在三个问题:传播什么?对谁传播?怎样传播?要回答问题,则重在开拓思维:传播不止于外交,对象不只是学者,更要开拓途径,发挥新媒体效用。翻译人才培养,重在系统性。既要让学生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也能掌握中国话语的标准外文表达方式,从“关键知识”“表达技巧”“翻译技巧”三个方面培养合格外语人才。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观念革新是教育改革与提升的契机。从师资力量开发到课程编排跟进,从教材编写新理念到逐步沟通社会力量,要全方位回应外语专业发展转型的时代需求。

最后,王仁强副校长对讲座内容做了总结。两个小时的讲座,黄友义先生深入浅出,引典据实,对高素质翻译人才和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做了周到讲述。此次讲座针对性强,案例鲜活,增强了我们做好翻译师资培训、教材建设、实训实践等方面工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