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7 访问次数:
11月3日晚七点,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论坛“巴别译谭”第十六讲成功举办,此次论坛联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全国各高校近百名师生也参与了该活动。
来自川外翻译学院、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翻译学博士研究生吕剑兰、李佳与谭思蓉分别以“知识重构与译本传播——艾文贺《道德经》英译本的副文本研究”、“求新务实 译飨公众——从《新译界》的知识译介看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Do Translators Always Abide by the Principles of Relevance? A Corpus-based Study Investigating the Symbiosis of Explicitation and Simplification”为题做了精彩的分享。西南政法大学胡晨飞博士与南京审计大学陈文荣副教授出席本次活动,在主题分享后针对主题对主讲人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细致点评,为相关后续研究给出一定建议。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曹双飞主持了本次论坛。
本次讲座既有对知识翻译学在典籍外译副文本研究中深入应用,也有对晚清翻译现象中的知识译介、分类、重构现象的史论融合探讨,还有基于大数据、语料库以及定量研究范式的翻译特征的证实与证伪,呈现了入境翻译研究的诸多视角,也为未来译本批评、翻译史、语料库翻译学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胡晨飞博士点评道,就副文本切入译本批评研究有一定意义,也应对译者手稿、访谈开展进一步研究,在地方性知识重构的研究中,是否可以利用平行文本进行参照?针对期刊史,研究者是否应该确定期刊的出版时间?如何界定期刊对文化界的影响?陈文荣副教授进一步点评称,译者主导的研究需要加强与译者的合作与联系,需要开拓“研究者—译者”的合作产出模式;区域翻译史是一个很好的选题,是否可以进一步从“译者共同体”的角度进行研究,并结合其他学科进行深入挖掘;针对多维研究,建议多应用结构方程模型以及多元回归分析对翻译影响进行研究。
此次论坛是三校翻译学博士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又一次尝试,为三校进一步翻译学科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也是本校翻译学院为研究生主办的定期学术交流,为青年翻译学者的学术养成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