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智创未来”——翻译学院开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教学实践周活动

发布时间:2025-01-02 访问次数:

2024年12月23-27日,翻译学院开展了研究生教学实践周活动。本次活动以“AI 赋能,智创未来”为主题,具体关联“VR口译实践”“中国故事技术化传播”“我AI译”,精彩纷呈,深受学生好评。

一、渝新欧主题VR口译实践体验活动

2024年12月23-27日,英语口译专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了以渝新欧为主题的VR口译实践体验活动。本次活动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在VR仿真实验室中体验VR眼镜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沉浸式的口译学习环境。活动期间,学生通过佩戴VR眼镜,模拟真实口译场景,进行听力理解、信息处理和语言表达的训练。

VR技术为口译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教师通过VR平台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提供即时反馈。学生则能够通过VR设备与教师进行更直接的沟通,提出问题和反馈学习体验。这种互动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能够模拟多种口译场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同学们普遍反映,VR技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使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口译现场,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有同学表示,VR环境中的模拟练习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反应速度,尤其是在处理复杂信息和应对突发状况时。通过模拟各种复杂场景,VR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战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国故事汇主题活动

随着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创新。数字技术不仅为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还为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为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资源建设以及课堂教学方法的构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积极响应这一时代潮流,提升翻译学院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和数字应用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团队合作精神,本学期实践周期间,23级、24级翻译理论与实践班和英语笔译班成功举办了“中国故事汇”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当代中国的理解,同时提升他们的英文输出水平、演讲汇报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参与学生共分为31个小组,每个小组围绕选题——“台风摩羯登录海南文昌,全员积极应对”开展双语视频制作。这一选题结合了时事热点与自然灾害应对的主题,既具有现实意义,又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利用机器翻译、自动字幕生成、虚拟配音等AI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视频制作的效率和质量。

经过为期4天的准备与制作,各组于12月27日下午14:30-17:30在培英楼进行了汇报展示。每个小组都展示了他们精心制作的双语视频,内容涵盖了台风摩羯登陆海南文昌的现场情况、当地政府和百姓的应对措施、救援工作的展开以及灾后重建等多个方面。视频制作精良,画面生动,英语解说流畅,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汇报展示结束后,担任本次活动评委的钟毅老师、王明树老师、但凝洁老师对同学们的努力和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指出了视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宝贵的改进意见。评委老师们首先肯定了大家的汇报选题以及团队协作精神,随后结合实际案例给出了许多富有指导性的建议。例如在视频的制作中需要注意标点的准确性,控制文字的篇幅以及语音和画面的衔接配合等存在的问题。老师们同时鼓励大家在进行翻译研究之余积极进行翻译实践,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技能的双重提高。

通过本次“中国故事汇”活动,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当代中国与时事的理解,还锻炼了自己的双语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大家也深刻体会到了AI技术在现代教育和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同学们将继续发挥所学所长,为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我AI译”译后编辑大赛

2024年12月24日,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首届“我AI译”译后编辑大赛圆满落幕。随着近年来生成式AI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应用逐步贯通翻译工作的全流程,对译者的技术素养和机器翻译效能都提出更高要求。加之,伴随AI的迅猛发展与机器翻译译文质量的提升,译后编辑(MTPE)已成为当前翻译行业中的一种主流工作模式,译后编辑能力随之成为现代职业译者的一项必备能力。此次活动是翻译学院为顺时时代发展,落实“新文科建设”“AI赋能翻译”等教学理念,促进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抱拥技术,提升学习翻译技术的热情,在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实践周的一场译后编辑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译”,培养学生的译后编辑能力,推动更深层次的人机协作翻译。

本次翻译比赛为线下比赛,于12月24日上午9:00-10:00,在歌乐楼C-206和C-208教室举行,共有60余名翻译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参与比赛。比赛的形式为参赛选手自带电脑,在接收到大赛原文后,在60分钟之内通过DeepL机器翻译平台完成机器翻译任务,并使用EV录屏软件对整个译后编辑过程进行录屏。在翻译过程中,选手根据需要,可以打开DeepL机器翻译平台之外的网页或软件进行查询搜索,解决遇到的翻译问题。这一设计模拟了行业现实,旨在考查学生如何在限时翻译场景下平衡翻译的质量与效率。

比赛的原文是颜克存撰写的散文“率性重庆”,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以简短但文艺的笔触勾勒了重庆的自然人文,字里行间塑造了一个率性、豪迈和热辣的重庆形象。

随后,由笔译教研室教师组成的评阅小组进行了认真评阅。选手最终的分数由“最终译文质量”(70%)和“译后编辑能力”(30%)两部分组成。评委通过观看EV录屏,对其译后编辑能力进行打分,再结合从信息传递的忠实度(30%)、文化与交际适切度(30%)与译文可读性(40%)三个维度给出的最终译文质量分数,由此得到选手的最后分数,并最终评出相应的奖项。

综合本次实践周的活动,各项活动都紧紧围绕“AI 赋能,智创未来”这一主题,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用英语讲好重庆故事的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了价值引领,在翻译中培养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图文/翻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