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9 发布者:张信 访问次数:
为凝聚翻译学界智慧和力量,推进数智化时代翻译人才培养和翻译学科建设,培养高端优质翻译与传播人才,由重庆翻译学会和我校共同主办、我院和研究生院共同承办的“新文科背景下的翻译教育论坛暨四川外国语大学第六届翻译人才培养研讨会”于6月17日在我校国际报告厅顺利召开。
大会合影
来自中国外文局、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扬州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教授致欢迎词
会议首先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教授致欢迎词,他代表学校向与会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提出论坛设定的宗旨是探讨如何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次论坛话题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扣高等教育改革主题,直面我国高校翻译教育最大困境,具有重要的学理和现实意义。他介绍了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发展状况,希望与会专家给予川外指导和帮助。
全国MTI教指委秘书长、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院长张爱玲教授致辞
全国MTI教指委秘书长、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院长张爱玲教授通过视频形式致辞,她提出新文科背景下的翻译教育和人才培养有两个方面核心内涵值得关注:一是以现有文科专业为基础,赋予文科专业新的内容,丰富人才培养内涵;二是突破现有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束缚,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融合和新突破。
重庆翻译学会教学研究会揭牌
随后,论坛举行重庆翻译学会教学研究会揭牌仪式。重庆翻译学会会长董洪川教授和研究会首任轮值副主任李金树教授为研究会揭牌,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的七位外国语学院院长或MTI负责人共同上台见证了研究会的成立。
厦门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菁教授主旨发言
大会主旨发言阶段。厦门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菁教授从国际传播能力的视角出发,结合口译教育发展历程,探讨了口译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目的、意义和路径,指出知识能力体系构建和培养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并分享了厦门大学的探索经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程维教授主旨发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程维教授谈到系统观念的方法论对新时代中译外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提出应引导学生从宏观着眼、从中观着力、从微观着手,培养“以我为主,融通中外”的话语建构意识。
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党争胜教授主旨发言
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党争胜教授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高级翻译人才培养出发,指出翻译活动的跨语言文化属性要求译者必须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素养、目的语语文素养、所翻译文献的专业知识素养以及宽阔的国际文化视野。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范大祺副主任主旨发言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范大祺副主任从思想高度、传播需求、体质机制、潜在风险四个角度分析了新时代国际传播翻译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提出要不断追求定制化、精细化、个性化,以适应国际传播不同场景、不同受众、不同身份的多样化需求。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司显柱教授主旨发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司显柱教授阐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提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英汉互译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中的指导作用。
复旦大学翻译系主任陶友兰教授主旨发言
复旦大学翻译系主任陶友兰教授以复旦大学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融合体系为例,聚焦信息化时代翻译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具体路径和策略,探索了如何更新翻译人才培养理念、创新课程设置,拓展翻译研究的跨学科视野,为国家培育高端翻译人才和语言服务人才,提升中国的国际传播影响力。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翻译》杂志主编杨平主旨发言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翻译》杂志主编杨平编审结合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现实需求与数字信息技术对翻译工作的影响,从国际传播一线工作实践的视角,探讨数智时代国际传播翻译人才素质要求、能力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专业教育与时俱进与改革创新,加强思政与品德情操教育、加强综合人文素质教育,推进翻译专业教学2.0升级。
扬州大学原副校长俞洪亮教授主旨发言
扬州大学原副校长俞洪亮教授指出翻译学科专业应立足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融入对外传播,积极创造翻译教育新形态,转变人才发展范式,从翻译中国走向传播中国,从培养理解中国能力向培养表达中国能力的转变。
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邹渝教授致闭幕辞
最后,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邹渝教授致闭幕辞。他向与会专家表示衷心感谢,表示通过本次论坛感受到翻译界对翻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深入探索、精心布局和努力发展,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