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8 发布者:张信 访问次数:
2022年5月13日下午,我院通过线上线下会议结合的方式,在学院B109会议室举行了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开题答辩会。本次答辩会,由李海峰副教授和侯奕茜老师分别就主持的项目《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批准文号:21WZSB007)和《中国刺绣文化解读》(批准文号:21WYSB008)做开题汇报。会议由校科研处处长胡安江教授主持,翻译学院院长李金树教授、学校中犹文化研究所所长傅晓微教授、翻译学院钟毅教授和美籍专家Parker Walker(玄易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著名史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欧阳哲生和加拿大籍专家Bradely George Auger先生担任评议专家出席本次答辩会。
答辩会上,两位项目主持人主要从原著的内容和学术价值、翻译采取的技术路线、项目进度规划、后期宣传推广等方面展开陈述。侯奕茜老师的《中国刺绣文化解读》开题报告图文并茂,涉及了项目各个主要环节和阶段。随后,与会专家分别就如何提高译文在英语世界读者群中的接受度以扩大传播影响、增强传播效果提出建议。Parker Walker先生从英语本族语人士视角肯定了主持人的术语处理方法,认为这样能有效提升中华民族这一传统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钟毅教授从感情色彩的处理提供了建议。该项目译著将由Springer Nature(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出版。
李海峰老师就《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的学术价值、翻译技术路线和后期宣传推广等方面作了陈述。傅晓微教授对该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该项目有助于中国学者对元蒙史的研究,可以增强与研究明清时期来华耶稣会士和外教使团的外国汉学家的学术交流。胡安江教授认为历史文本的翻译就是“循证”(evidence-based)翻译,并与欧阳哲生教授一道就原文中大量的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和相关引用的处理方法向项目主持人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李金树教授从传播学的视角就书名的翻译提出了极有建设性的建议。该项目的译著将由Routledge出版社出版。
答辩会后,胡安江教授作了简要总结,勉励项目主持人要克服困难,精益求精,高质量的完成翻译任务,有效地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刺绣文化,增进中西学术交流,促进文明共同进步。
(李海峰、侯奕茜供稿)
上一篇:连线行业专家,校企协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