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韵琅琅,书声远扬 | 翻译学院第二届阅读传播力大赛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11-13 访问次数:

书籍是心灵的旅行,是智慧的对话。它带着我们穿越时空,领略万千世界。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知识充盈内心,让智慧照亮前路。

2025年11月7日下午15:00,翻译学院第二届阅读传播力大赛在西区歌乐楼A2-2举行。本次大赛共分为“薪火传承”和“心晴成长”两个赛道,学院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各年级共13个小组代表,以讲解、情景演绎等形式,分享了《红岩》《秘密世界》《亮剑》《非暴力沟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等经典书目,为大家带来了一次新颖、丰富的阅读体验。

下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他们的精彩分享。


“薪火传承”赛道


当历史的洪流裹挟着个体前行,时代的至暗时刻如浓雾般笼罩山城,在信仰与生存的悬崖边缘,我们或许能从《红岩》的字里行间,触摸到那穿透铁窗镣铐、亦不熄灭的“心光”。

2023级本科生刘姝妤、尹亚杰、陈胡玥组分享《红岩》

诀别与眷恋交织,家国大义与儿女私情在笔尖泣血碰撞……走进《与妻书》,于方寸信笺间,聆听革命者最炽热的赤子心音与最缠绵的绕指柔情,揭示那超越生死的“血色浪漫”与生命抉择的永恒重量。

2025级硕士研究生王安昕、李久文、虎茹玉、彭慧敏、林羽、李烜仪组分享《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史》《与妻书》

现实帷幕之下,超自然暗流涌动;霓虹都市之中,古老阴影潜伏。凡人踏入禁区,触碰颠覆常识的“暗知识”,在高嘉辉、庞杰组分享的《秘密世界》中一场撕裂认知的“风暴”席卷而来。

2025级高嘉辉、庞杰组分享《秘密世界》

亮剑精神是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血性与胆魄!这是一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是军人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更是激励后人迎难而上、永不言弃的精神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亮剑精神都闪耀着战斗意志与民族血性的光芒。

2024级博士研究生秦筱婉、赵雅雅组分享《亮剑》

《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他以客观视角深入苏区,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与奋斗。这部震撼世界的著作,是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信仰力量的必读之作,其价值历久弥新。

2025级本科生胡馨予组分享《红星照耀中国》

那些在冰天雪地里燃烧的理想,用血肉之躯铸就的牺牲,终将化作不灭的火种。《东北抗日联军史》以翔实史料再现东北抗联十四载冰与血的绝境抗争。读之,铭记那段不屈岁月,汲取穿越时空的精神伟力。

2024级本科生贺昊文组分享《东北抗日联军史》

穿越时空,见证中华民族的坚韧与智慧。何凯晴、汤杰一、巫妮蔓组分享的《重庆防空志》以恢弘笔触,揭开尘封的地下抗战史诗。地道如血脉,连接家国情怀;军民同心,铸就坚不可摧的精神壁垒。它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民族不屈的象征!

2024级本科生何凯晴、汤杰一、巫妮蔓组分享《重庆防空志》


“心晴成长”赛道


《乌合之众》洞见群体心理的惊人盲从与狂热。勒庞揭示个体在群体中如何丧失理性,易受暗示与情绪支配。这本百年经典深刻剖析了群体行为的非理性本质,是理解社会现象、警惕群体迷思的必读之作,穿透历史迷雾,至今振聋发聩。

2025级硕士研究生李鑫杰、薛永、封砚泽组分享《乌合之众》

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是改善人际关系的经典指南。它揭示了语言暴力的根源,并提供了清晰、实用的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学习它,你将掌握化解冲突、建立真诚连接的钥匙。

2024级本科生军毅、段承娣、叶昕筱雅组分享《非暴力沟通》

这只抑郁蛤蟆的童话寓言,将带你闯入心理咨询室!由两组同学带来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分享,没有枯燥理论,只有蛤蟆先生和苍鹭医生的幽默对话,在10次咨询中拆解情绪谜题,在苍鹭医生的指引下跋涉童年的森林,穿越情绪的暗河。英国经典心理学入门读物,像跳跳糖一样治愈又解压。

2024级硕士研究生张弛、易爱晓、吉倩雯组分享《蛤蟆先生去看医生》

2023级本科生张赵圯组分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直面生命困境,寻找深层意义。亚隆经典之作《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以诗意哲思照亮死亡、自由、孤独与无意义四大命题。助你直面存在核心,在困境中找到勇气与联结,开启更真实、更负责的生命之旅。

2025级硕士研究生叶雨繁、陈怡组分享《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不原谅也没关系》是一本温柔而有力的疗愈之书。它帮助读者识别童年创伤,理解自我防御机制,并学会用自我同情取代自我批判。书中强调:不原谅不是冷漠,而是对自己伤痛的尊重。疗愈之路虽长,但每一步都值得——你本来就值得温柔以待。

2024级本科生曹頔琦、高子康、宋筱涵、李佳璇、胡璇逸组分享《不原谅也没关系》

在活动中,学院还为几位幸运师生送出了4本好书——《阳鸟》提供了理解抗日战争时期复杂社会心理和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的独特视角,体现了作者对和平的追求;《抗战时代生活史》字里行间翻滚着油墨与硝烟混杂的气息,在破碎山河中托起永不沉沦的民间烟火;《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通过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双重视角,展现心灵困境与疗愈过程;《被讨厌的勇气》以对话形式阐述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不寻求他人认可,接纳自我,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才是通往自由之路。


活动尾声


活动最后罗玉婧老师和张信老师做了精彩的点评。罗老师对本次大赛用“理解力”和“表现力”两个关键词总结。她指出,选手们不仅准确把握了文本的表面信息,也捕捉到了作者的情感脉络,展现出清晰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用新颖的表现形式让古老的文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罗老师说,阅读不仅仅是内心的吸收,也是外化的表达,选手们的语音语调,或慷慨激昂,或温婉细腻,或沉稳有力,将文字中蕴含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呈现给了听众,让我们听懂了文章,真正从读懂一本书走向认识这个世界。

罗玉婧老师点评

张信老师真诚地邀请大家:不妨暂时放下手机,去感受另一种更醇厚、更深远的力量——阅读的力量。她鼓励同学们去体验翻开一本好书时,用指尖触摸纸张的质感,感受鼻尖萦绕的淡淡墨香。她说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滋养心灵、锤炼思维、拓展视野的旅程,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为走万里路做好知识储备。

张信老师点评

随着嘉宾的点评结束,现场的投票也有了结果。在场的师生观众扫码投票,选出各自心仪的作品,最终产生了一二三等奖。

《与后书》《地下长城》《一场关于不原谅的坦白局》这三个作品荣获一等奖。

易琼老师为获得一等奖的小组颁奖

《<秘密世界>——抗战烽火中的信仰之光》《当斯诺的镜头对准2025:中国,变了吗?》《“译”起阅读》《蛤蟆的旅程:疗愈如何唤醒心灵》荣获二等奖。

黎程老师为获得二等奖的小组颁奖

《歌乐山下的回响》《亮剑精神:不屈的军魂与人性之光》《<东北抗日联军史>:哈尔滨不能忘却的十四年》《心晴自修室》《微光,终成暖阳》《给自我的礼物》荣获三等奖。

王品老师为获得三等奖的小组颁奖

最后,我们由衷地期待下一届阅读传播力大赛活动有更多同学的参与,共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阅读,是灵魂的私语,在喧嚣之外筑起一座花园。它不喧哗,却足以点亮心灯;它不催促,却温柔牵引着目光,去向更深的辽阔。让目光栖息于行间,让灵魂在书页间自由呼吸。每一次翻阅,都是与世界的,一期一会。启程吧,在文字的长河里,寻找你的星火。

师生合影留念


图片|高潺潺

撰稿|李思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