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为本,协同育人”系列讲座(十七):金融外语双向赋能,产教融合共育新才

发布时间:2025-10-15 访问次数:

10月13日15:00,翻译学院第十七期“以本为本,协同育人”系列讲座在立德楼C126会议室举办,本期讲座特邀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理财经理陶红女士主讲“金融外语双向赋能,产教融合共育新才”专题。

讲座伊始,陶红经理回溯了自己的职业成长轨迹,从英语专业背景逐步深耕金融领域,成为国际金融理财师、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其“英语+金融”的跨界经历本身就是“金融外语双向赋能”的生动样本。

讲座中,陶红经理系统讲解了金融概念、特征及核心知识,为在场师生搭建起金融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她分别阐释了“外语赋能金融”与“金融赋能外语”的双向价值:外语能力助力金融从业者突破文化壁垒,搭建沟通桥梁;打破信息壁垒,拓宽国际视野;在国际金融合作、海外市场拓展中抢占先机,实现金融服务的国际化延伸。金融领域的专业术语、行业规则与法规为外语学习提供了垂直场景,让语言能力从“通用型”向“专业型”升级,如金融英语在跨境理财、国际信贷等业务中的精准应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语+金融”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早已是大势所趋。她指出,“我们只懂外语,或只懂金融,都是不行的,一定要实现‘外语+金融’1+1>2的结合”。

为直观呈现双向赋能的实践价值,陶红经理还分享了多个成功案例,如汇丰银行提供多语种服务,让不同语言背景的客户更好地理解金融产品;蚂蚁金服推出多语言版本支付宝,支持全球用户进行跨境支付和金融管理;以及在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事务中,同声传译服务确保各国学者、专家能够及时交流。这些案例让师生深刻理解到“金融+外语”复合型能力的市场竞争力。

针对未来发展,陶红经理结合自身经历及国际竞争加剧的趋势提出建议:学生应主动拓展“金融+外语”的知识储备,提前规划职业路径,瞄准“复合型人才”目标,在金融翻译、跨境金融服务等各类交叉领域寻找发展机遇;积极了解学习外国文化与习俗,增强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倾听与反馈”能力,推动洽谈成果落地,推动国际合作共赢。

讲座最后,陶红经理总结道:“金融为骨铸根基,外语为翼助腾飞”。金融知识为外语提供“内容骨架”,外语为金融知识提供“传播载体”,金融是内核,外语是翅膀,金融外语双向赋能方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1+1>2”的竞争力。她鼓励在场学生以“专业+跨界”的思维规划成长路径,打破学科壁垒,在金融与翻译的交叉领域中锻造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兼具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本次讲座为在场学子点亮了金融与外语双向赋能的成长明灯,让大家清晰找到构建核心竞争力、规划职业方向的有效路径,更以鲜活的分享为两大学科交叉创新打开了新窗口,为翻译学院“以本为本,协同育人”系列讲座增添了实践内涵,也为行业培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注入了坚实的动力,带来了长远且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