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学术 昌明新知 | 巴别译谭第二十五讲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10-29 访问次数:

10月28日晚七点,巴别译谭第二十五讲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拉开帷幕。本次译谭由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在读博士张瑜坪主持,特邀扬州大学刘猛教授、中山大学谢桂霞副教授和黄冈师范学院李洁副教授点评,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的三位在读博士研究生做学术分享,历时两个半小时,吸引了国内多所院校的师生百余人参加。

第一位主讲人贾冰雪,来自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第二位主讲人朱玉,来自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语料库翻译学。第三位主讲人Tuliakova Polina,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从事情感翻译与博物馆文本翻译研究。

三位博士生依次做学术分享。首先是贾冰雪博士带来的《<异兽志>英译本海外读者接受研究——基于Python数据分析技术》主题汇报。第二位是朱玉博士发言,汇报题目是《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LLM翻译提示框架构建与实证研究》。第三位是Tuliakova Polina博士就On the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ance of the Translation of Liu Cixin’s The Three-Body Problem in Russia进行主题汇报。

三位同学汇报后,三位与谈老师基于自身多年的学术积累,充分肯定了三位主讲人的选题和跨学科研究视角,并逐一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性修改意见和未来可持续研究路径。本次巴别译谭各个环节衔接紧凑,汇报充分详实,评议鞭辟入里,充分彰显了巴别译谭“激荡学术、昌明新知”的理念。

巴别译谭由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联合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南大学外国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每学期举办二至三讲,至今已连续举办二十五讲。每一期由来自三所高校的博士研究生主讲,并特邀国内翻译界青年学者与谈,旨在为在读高校博士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翻译学界注入新思想。诚邀国内外各大高校在读博士生主讲,欢迎翻译界青年学者莅临指导。

本期评议人简介:

刘猛,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翻译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国家留学基金委员公派美国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翻译系主任、翻译硕士教育中心主任。江苏省翻译协会理事、扬州市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学术兴趣包括:口笔译译者行为研究、中国典籍翻译、二语习得、教育国际化。主持教育部科研基金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数项,主持江苏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一项、主持扬州大学校级基金三项,出版学术专著一部,译著三部,主编参编教材六部。在《外语电化教学》、《上海翻译》、《中国社会科学报》、《翻译研究与教学》、人民网、新华网、The Australian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World University News等国内外各类期刊报纸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江苏省青年英语教师授课竞赛专业组一等奖,扬州大学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多次担任江苏省和华东赛区全国口译大赛专家评委,江苏省笔译大赛专家评委,多次指导学生在全国各类英语演讲口译比赛获得一等奖,剑桥商务英语认证口语考官。承担各类会议交传、陪同口译数百场,承担笔译工作计二百余万字。

谢桂霞,香港理工大学博士,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副教授,翻译硕士教育中心主任,中国翻译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语言学会理事。研究兴趣包括翻译理论、莎士比亚戏剧汉译、口笔译教学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如《中国翻译》,《翻译季刊》(香港),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Trainer, Multicultural Shakespeare等。专著一部(《莎剧<哈姆雷特>辞格辨析与文体鉴赏》),主编翻译教材一部(《英汉基础笔译》),主持完成国家项目1项(《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陈平原著),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同时长期活跃在翻译教学和实践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翻译实践和项目管理经验。出版译著2部,曾为纽约联合国、北京冬奥运等单位或活动提供翻译和译审服务,累计总字数逾五百万字。

李洁,黄冈师范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俄克拉荷马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课题1项、湖北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课题1项、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基金课题1项、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曾多次参加各级别外语教学技能竞赛,累计获奖20余项。曾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等奖、全国外语微课优秀作品征集与交流活动二等奖、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师英语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篇,其中核心论文3篇,SSCI书评文章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