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2 访问次数:
4月11日下午,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用融通中外的语言传播世界”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副校长王仁强教授主持。
黄友义局长首先以时事“美国副总统万斯的不当用词”引入主题,指出在翻译中,要深刻考虑到中英文字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以受众理解为导向,结合语境进行精准翻译。为此,黄局长提出要树立“三大意识”:第一,国情意识,强调译者需要抓住文字背后的实质。尤其是面对中译英时,译者要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有充分的了解,且对中文的文字理解不能拘于字面含义,而是要结合语境和相应的背景知识,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翻译。第二,语言意识,指出译者应关注译文的可读性。译者要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为谁翻译,面对不同身份的服务对象,以及他们所处的场合,要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选择最为恰当的英文表述,提升译文质量。第三,受众意识,即译者要追求国际传播效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尤其是对外翻译,不能以主观意愿为主,一翻了之,而是要以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去思考译文的翻译方式,通过直译、解释性转达、不译等方法处理译文,以此达到较为理想的国际传播效果。
随后,王仁强副校长对本次讲座做总结。首先,翻译在词外。他强调翻译不能只知晓词本身的含义,还要关注词的三大语境: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即不同语境会产生不同词义,不能陷入词的单义陷阱。其次功夫在事外。他认为翻译不仅要学好语言,还要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增强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以便灵活应对不同的翻译场合。最后,学问在书外。他呼吁大家要多进行翻译实践,和理论互补,并且面对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要做到人机的融合与共生,与时俱进,学会与科技对话,和时代一起进步成长。
最后,王仁强副校长对黄友义局长的精彩发言表示了衷心的感谢,指出此次讲座实用案例丰富,逻辑阐释清晰,讲解风格幽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让参会的师生大受裨益。
图/文 伍雪梅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