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崭新皆可爱  春风拂面读书来——我院举办2023级本科学生“观复”读书会分享活动

发布时间:2024-04-01 访问次数:


花开融融日,书香叩门时。为拓宽同学们的阅读视野、丰富精神内涵,3月22日,翻译学院2023级本科学生“观复”读书会分享活动在培英楼大一教室成功举行。分享活动由王品老师主持。全体2023级本科学生参加了本次读书会。

分享会伊始,王品老师指出,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阅读的过程也是是我们自我思考、向外拓展的过程。王品老师指出读书分享会中的“观复”二字出自《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用意在于希望大家能够静心反复阅读,做到深层次的专注。

接下来六组同学就寒假期间的阅读做了读书心得分享。

第一组朱祺祯和沈袁诗琦同学带来的分享书籍是《额尔古纳河右岸》和《守望灯塔》。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先生的著作,小说以中国最后一任女酋长为原型,讲述了鄂温克族的百年沧桑和生存现状,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

接下来沈袁诗琦同学为大家分享了阅读《守望灯塔》后的心得体会。这是一部反映自我现实与女性身份的小说,被评为“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它是詹妮特・温特森的经典疗愈小说,给黑暗中的人以光亮,给孤独无依的人以前行的勇气。书中的银儿是一个孤儿,飘无定所,由瞎子普尤收养。普尤是拉斯角的灯塔看守人,行踪神秘,给银儿讲述了许多跨越时空的旅行故事。这些故事围绕巴比达克展开,他是一个十九世纪的牧师,一生过着一半光明一半黑暗的生活。达科的故事照亮了她的生活。就像是一张穿越黑暗的地图。她在不断的失败中,守着这份光,不断成长,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属爱情。

第二组是由吴佳、张佳怡同学为大家分享的《被讨厌的勇气》,主要介绍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及他的理论和观点,通过一个年轻人与阿尔弗雷德之间的交流,展现了他对人生观和心理学的独特见解。被讨厌的自由与勇气,就是直面自己的自由与勇气。一个敢于直面自己,接受自己的人,才不会惧怕他人的指责与讨厌。尼采说过“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过去无法挽回,未来也不可预演,你所能定义的,只有当下的人生意义。

第三组是由许晶、杨文杰、吴婷婷三位同学带来的《读书的风景》。顾名思义,这是一部谈论如何读书的书。“风景”首先意味着面对对象是一种审美的非功利的态度,恰如培根所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将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在作者陈平原看来,“读书”是人生中的某一阶段,是社会上的某一职业,是生活中的某一时刻,也是精神上的某一状态。

第四组的王轶奎同学为大家带来的周国平先生的《人生答案之书》。他从书中的爱情、为人、以及杂记三方面向大家进行分享,着重探讨了爱情的三元论、专一性以及多元性。同时对尼采哲学进行了浅显的探讨,赞同了尼采对于丰富而高贵的灵魂以及单纯而善良的生命的看重。恰如《小王子》这本书中写到的一样,“我们不顾心灵桎梏,沉溺于人世浮华,专注于利益法则,我们把自己弄丢了”。大多数人都像一片片落叶在空中漂浮,颤抖,最后无奈的委顿于地。但是有少数人恰如沿着既定轨道运动的星辰,无偿的命运之风吹不到他们,他们的心中有既定的路程。这也恰好呼应了“观复”读书会的意义所在。

第五组曾鹤洲同学为大家分享了《苏菲的世界》。本书展现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通过苏菲与神秘导师之间的互动,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哲学史的发展和各种哲学思想。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众多大师的思考,都涵盖在这本书中。

最后一组许如玉、陈瑞琪同学给大家带来的也是《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与之前一组同学的切入点不同,他们阐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模式,强调了平等和尊重的重要性。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去面对和处理人际关系。同时,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应该以合作和共赢的心态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压迫和控制来取得胜利。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在分享会尾声,王品老师总结并鼓励同学们多加阅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会“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本次读书会,不仅给同学们提供了寒假阅读感悟的分享平台,更是一场思想的碰撞、精神的共鸣。让我们赴一场约,与文字、与声音、与你,遇见万物可爱,时光可亲。